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的生猪养殖规模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消费国与进出口国,因此,在生猪养殖行业,我国在世界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因此,笔者将在本文中着重论述生猪的养殖技术,旨在加强生猪养殖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更好地为养殖户朋友服务。
首先,要对猪圈周围的环境作出改善,既要适当的考虑到猪圈内的阳光照射问题,又要大幅度地减少夏季阳光直射的问题。因此,笔者在此给出的建议是,夏季bsport体育在线官网,可以在猪圈周围合理种植一些阴凉、可遮蔽的植物;冬季,可以采用现今广泛流行的大棚等技术,同时及时打扫猪圈内的卫生,及时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以及清洗身体等活动。特别注意猪出圈的时候对猪圈内的粪便进行清理,避免细菌滋长,影响生猪的生长环境。对养殖环境的改善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起环境因素帮助生猪养殖达到最佳水平。
从养殖密度的角度出发,当然是养殖密度越大越好。养殖密度越高,猪在吃饱之后的活动空间会被极度压缩,因此生猪通常会选择休息睡觉,吃完就睡的生猪更加容易长肉。这样做的方法一方面能够节省出大幅度的建猪圈的费用,同时,能够加快生猪的养成速度,最快程度的帮助养殖户朋友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养殖密度也不能过大,一旦养殖密度过大,出现疫情后会难以控制,给养殖户朋友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
对于生猪来说,一般的养殖户通行的做法是在养殖到200斤左右即宰杀。在生猪的体重达到200斤左右后,其体重增长曲线逐渐趋于缓和,而且其增长的多为肥肉,性价比比较低,在市场上没有一个好的行情。在生猪养殖到200斤之前,其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因而200斤左右作为养殖终点是最为合适的,也是现今市场上公认的养殖终点,不同品种的猪可能其养殖终点略有变化,但是总体来说变化幅度不大。
生猪的生长情况一方面取决于养猪户给予的生长环境,而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仔猪的品种。一般来说,杂交代数越多,其猪仔品质越高,因此,养殖户对猪仔进行选择时,要注意那些品质优良、多代杂交、广受好评的品种。
对于生猪的养殖来说,饲料一直是占的比重较大的一块,在生猪养殖的不同时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饲料的组成进行一定的变化。同时注意对营养的控制,不能出现某一元素的投放量很多而另一元素投放量很少,这样会造成生猪生长的不均衡。在此,笔者推荐全价料,这是目前我国生猪饲养行业的大势所趋,也是经受了实践的考验的。
同时,要对生猪的防疫作出重点的监控,首先要按照检疫规定接种疫苗,接着对一些疾病做一些基本检查,另一方面,对猪的身体表面以及肠道内的寄生虫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寄生虫的检查往往在初期便能够帮助养殖户朋友发现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切实防止疾病的发生以及流行。
首先,对于猪仔的环境控制要合理,对于猪龄为一周内的猪仔,要为其保持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同时,可以定期使用红外线或者紫外线灯对猪圈内进行消毒,确保其健康成长。其次,一般猪仔在哺乳阶段的吸奶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人工的帮助。接着要做的便是注射补铁剂以及对猪仔进行过仔并窝处理,对每头猪仔的补铁剂的注射量也要作出控制,根据现行的科学成果,一般注射一次补铁剂其中铁的含量控制在100毫克左右为宜。同时,根据母猪的母乳的不同情况,合理分配猪仔,将母猪的母乳最大化利用。
一般来说,在猪仔出生一周内就需要学会饮水与饮食,在猪龄为半个月后即可开食,断奶的时间点选择一般在一个月左右为宜。同时注意对猪圈内的卫生进行消毒,切记要对仔猪进行猪瘟疫苗的接种,切实防止猪瘟这一危害性极大的疾病。
在对猪仔的管理方面,需要根据每头猪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管理。例如,根据猪的品种、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力等情况,作出分组,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对饲养管理计划作出调整。一般来说,将每组里分15头猪左右为最佳密度。在分组之后,要对猪进行“”,以便于对其日常行为作出控制。例如,控制其在固定的地方饮水、饮食以及排泄,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能够方便打扫卫生。其次,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猪的排泄情况,因为一般的疾病都会在粪便中有所反映。同时,对于猪的精神状态以及皮肤情况也要作出一定程度的评估、了解,如果发现可能爆发疫情的可能要及时向卫生检疫部门报告。
总得来说,我国的生猪养殖技术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了,只是由于一些养殖户不根据相关的操作流程来养殖,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相关的养殖户朋友在生猪的养殖技术上能够有所突破,在提高生猪的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借此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刘军锋.我国的生猪养殖技术的基本探讨与深入分析[D].海南大学,2014.
奶牛的产奶量受奶牛品种的影响极大,选择优良的奶牛品种有利于提高奶牛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养殖户在购买奶牛品种时要通过正规渠道,从合法安全的乳牛繁殖场中挑选,并询问经验丰富的专业养殖人员有助于优良奶牛的先购。选购时,最好挑选花斑黑白分明,体况标准,牛蹄有力结实的奶牛,因为这类的奶牛生长速度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拥有较高的繁殖率,遗传基因良好,生产性能较高,属于优质奶牛。
养殖地址的选择对奶牛的养殖十分重要,良好的地理位置有助于奶牛的健康成长,产奶量的提高,可有效保障奶牛生产出优质的奶源。养殖者必须根据所处地区环境,将养殖地址选择在背风向阳、水质优良、地势较高且方便排放污水的地方;尽量不要选择过于靠近交通的主干道,以免牛群遭受过度的交通噪音的打扰;不能靠近屠宰厂、重工业加工厂等排放污物严重的地方,避免奶牛遭受环境污染。要对所选养殖地址实地考察,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以确保养殖地址选择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保证奶牛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寄生虫和细菌等容易使奶牛染上疾病,轻则会增加治疗支出,严重的会导致奶牛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农户要增强对疾病的防范意识,要做好奶牛舍及周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清除和病菌的杀灭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奶牛健康状况的检查力度,时刻关注奶牛的日常活动,尽量降低奶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养殖户要在每年的春季全面消毒牛舍,保证牛舍的干净卫生,尤其要特别注意,春秋两季是寄生虫大量繁殖的时候,要做好防治寄生虫的相关工作。
奶牛的健康生长需要营养价值丰富的饲料,在饲喂奶牛时应提供含有丰富蛋白质且营养全价平衡的精料,有利于奶牛的健康生活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因此,提高养殖者的饲养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养殖户应当具体分析不同奶牛的生理状况以及它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挑选适合奶牛生长和生产所需的饲料。饲料的搭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切不可将含高蛋白质的饲料无限制地供给给奶牛,而要调试好营养适度的套餐,注意营养的均衡。不仅如此,养殖人员还要注意奶牛饲料的生产日期及其保质期,确保饲料的新鲜度,这对奶牛正常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奶源的质量起着积极作用。
1、山坑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2、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里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山坑螺隐蔽栖息。
3、山坑螺投放前几天,按每亩6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山坑螺摄食。
4、种螺放养在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的来源一是市场收集二是野外采集。选择壳薄而完整色泽淡褐、体圆顶钝的鲜活螺。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1公斤左右,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以上。养殖山坑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螺、泥鳅混养方式。
为了使农民增收,永平县从2004 年开始,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引进了蚕桑产业,为永平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捷径。通过多年的发展,共计建设桑园1 400 hm2, 2012 年共计养蚕3 898张,产鲜茧137.33 t,实现产值521.854万元,单张产量35.2 kg,单张产值1 338.77元,均价38元/kg。虽然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与其他地方相比,农户养蚕的效益明显低下,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主要是养蚕技术不到位、消毒防病不力等因素造成的[1-3],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提高鲜茧的质量、产量,从而达到增效、增收。提高鲜茧质量和提高单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制约鲜茧质量提高、增产的因素很多,但行之有效的措施关键在于落实。现将蚕实用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供蚕桑养殖户参考。
提高小蚕共育的标准和饲养水平,选择桑园环境优良、养殖水平高的养蚕户进行小蚕共育。对饲养过程严格要求,小蚕房远离大蚕房,做到专人、专具、专室,坚持小蚕共育技术,尤其消毒要严格全面。使用小蚕炕房育,做到有地垄、有对流窗,保温保湿,无不良气体,既保温又通气,温湿度调节均匀。
养蚕前5~7 d,对蚕室和用具等,尤其是小蚕室进行全面消毒。消毒顺序为“一扫、二铲、三浸、四洗、五晒、六消”。为了保证消毒工作全面彻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蚕具。先在水中浸泡12 h,然后彻底洗净其正面和反面的污迹、浮丝、死蚕、蚕粪等,同时在消毒池内浸泡杀菌30 min。消毒后,在共育室内加温至25 ℃以上,用浓度为1%的漂白粉液喷雾消,密闭24 h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再晾晒蚕具,进行曝晒杀菌。二是蚕室。铲除地面尘土,如果是水泥地,则用清水冲洗,反复进行数次,再用鲜石灰浆和消特灵各消毒1遍,以保证所有的污物均被清除,不留死角。蚕种进入共育室前进行1次蚕室地面消毒,再用熏烟剂消毒1次,按照“三消一熏”的要求进行操作。三是室外。蚕室周围也要彻底打扫,减少病原菌侵染的机会。四是药剂选用。为了提高消毒效果,针对往年蚕发病情况选择适宜药剂,按规范要求配置药剂浓度,从而有效降低各类病原物存活基数。
为了保证小蚕发育整齐、健康,应选用精良的桑叶,提高其体质,减少大蚕时期的发病率。因此,小蚕用叶方面需要在田块、枝条、叶片等选择环节精心准备,保持桑叶新鲜,还要做好桑叶贮藏。针对不同龄期的小蚕,坚持高标准选叶,1龄用黄中带绿、柔软的2~3位叶,2龄用绿中带黄、较柔软的3~4位叶,3龄用浓绿色、稍软的4~5位叶。做到小蚕精喂,因小蚕生长速度快,所以喂叶要均匀,并及时扩座、匀座。蚕在眠中消耗体力多,一般抵抗力较弱,因此要做好眠起处理工作,做到“眠前食饱,适时加网,眠中管好,适时饷食”。
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防控蚕病,针对各个季节蚕病特点,建立健全的养蚕期间卫生制度。饲养人员进入蚕室、贮桑室需换鞋;切桑前、给桑前、扩座前、除沙后必须洗手,即坚持“三洗手、两换鞋”制度。对弱小蚕、迟眠蚕等不良个体,应严格淘汰,并放入指定的消毒池。每天更换蚕室门口铺的新鲜石灰,蚕室地除沙后及时消毒,搞好蚕室、贮桑室卫生以及蚕室周围环境卫生,对蚕沙统一堆放消毒。坚持每天对蚕体、蚕座消毒,小蚕期以小防1号为主,鲜石灰粉为辅,大蚕期以鲜石灰粉、防僵粉为主,大防1号为辅,消毒最好在早上给桑前进行,消毒后所喂桑叶不能有水,注意防病1号不能与鲜石灰粉混合使用。
小蚕时期,为保持蚕座清洁,减少遗失蚕,一般1龄不除沙,2龄起除、眠除各1次,3龄起除、中除、眠除各1次。除沙时动作要轻,避免高温除沙,拾净未爬上网的蚕,注意防止蚕受机械损伤,同时调整蚕座面积,促进蚕的生长发育。大蚕对高温多湿、闷热环境、不良气息的抵抗力较弱,要求其生长环境低温干燥,通风换气良好。大蚕食桑量大,需勤除沙,1.0~1.5 d除1次,做到稀座饱食、良桑饱食、稀放畅养。
在每龄盛食期必须达到该龄期的最大蚕座面积,经常开门窗,保证室内空气对流。温度低时要补温,防止5龄过长,降低出丝率;温度高时则要设法降温,通常用瓦面喷水加盖树枝、室内放冷水等方法。大蚕期用叶占整个蚕期的95%,劳力、蚕室、蚕具占70%,合理安排劳力,保证蚕室、蚕具充足够用。坚持3~4眠提青分批,使蚕能够饱食就眠,及时淘汰病弱小蚕。眠中湿度要前干后湿,用1%漂白粉液补湿,使蚕儿易蜕皮,蚕体得到消毒。做到早止桑,迟晌食[4]。不能采过熟叶和嫩叶喂养。
按龄期规定添食各种防病药物。病、死蚕要放入3%的石灰浆消毒缸内,处理1 d后深理。加强桑园管理,严防农药废气等中毒,桑园治虫时要统一药物品种bsport体育在线官网、浓度、时间,受废气污染的桑园进行喷水清洗,控制中毒现象。加强后期管理,努力保全茧质。上簇和簇中管理对提质增产至关重要,簇中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蚕茧的上车率、色泽、净度等。 使用优良簇具,以折簇为主,有条件的可使用方格簇。观察熟蚕特征,适时上簇,掌握好上簇密度,做到先熟先上,后熟后上,分批上簇,适时上簇。根据熟蚕的背光性、向上性、背风性做好簇中保护,严禁高温排湿,做到“三匀三干燥”,即蚕老熟程度均匀,上簇密度均匀,光线均匀;簇具干燥,簇室空气干燥,蚕茧干燥。最后根据不同养蚕季节的特性适时采茧,采茧时一定要选茧分级,采下的鲜茧要及时出售[5-6]。
蚕茧出售后立即在蚕室、簇室地面撒1层鲜石灰粉,用1%漂白粉液浸泡蚕具,用喷洒蚕具,必要时进行熏蒸消毒,然后进行打扫清洗;同时,对周围环境也要进行严格消毒,遵循扫、洗、刮、刷、消的原则,把大量病原及时就地消灭,有效防止病原扩散,降低存活基数,保证翌年养蚕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王瑞祥,顾海洋,奚志兵.提高夏秋茧质量的技术措施[J].江苏蚕业,2009,31(1):38,20.
[3] 孙帆.蚕常见病的症状识别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96-97,101.
[4] 钱忠兵.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9):117-118,133.
在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理解技术,而且使其能在理解后应用于实践中,并为实际工作带来切实利益,这样才能说明技术推广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当前,中国现有的畜牧技术比较少,为了提高技术的发展水平,加强对畜牧技术的改革,并顺利完成转型是关键。而养殖推广则是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需要推广人员向养殖户提供新技术,并且帮助养殖户优化养殖环境,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基地的支持,建立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基地,能够为养殖技术和养殖项目的试验、示范、培训、实地实践等提供操作场所。如果受条件限制,可以采取半经营的方式。新引进的科技项目以及科技成果等先在基地上进行试验,基地要随时向养殖户、专业院校毕业生以及畜牧爱好者等开放,专供他们进行考察、学习、开展技术实践等bsport体育在线官网。此外,也可招收一些固定的学员,安排这些学员在基地中去学习一些相关技术,待学成后可以直接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这种模式更灵活且科学,效果也会更理想。
①结合推广人员的实际能力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加以培训,比如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推广能力培养、养殖技术的培养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培养。待培训结束后再进行考核,确保养殖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能力过硬,确保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②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奖罚机制,管理人员根据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工作质量给予适当奖励和处罚,由此一来,不仅能激发出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动力,还能保证养殖技术推广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为该地区的养殖户提供更好的养殖技术指导奠定坚实基础。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畜牧疾病不仅会导致养殖者的经济出现损失,一些疾病的大范围扩散对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发展畜牧养殖中,强化基础免疫是首要工作。①强化疾病的预警机制。在养殖基地应建立与之相关的应急预警机制,对出现的疫情要能做到及时通报,使未受感染的地区能提前做好准备养殖,加强防范,并且实现疫情不扩散的目的。②要建立应急的预案,对已经开始大范围扩散的动物疫情,一定要及时做出有效措施,果断采取措施防治疾病的进一步蔓延。③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建设,根据实际需要添置必须的各种仪器,有效提升动物疾病的预防质量水平。
生态养殖这一技术主要包括饲养动物的卫生环境、喂养饲料、病种的预防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化工程。而猪的生态养殖则主要指的是,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求喂养的饲料是绿色无农药、无重金属以及添加剂的,猪是在自然条件下健康生长的一种生态化的养殖方式。此外,在养殖猪的过程中,猪产生的粪便还可以通过沼气池进行发酵,形成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来供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所用。其生产的粪便还可以作为农产品的肥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污染。
环境对猪的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采用猪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养殖环境进展严格的要求,养殖户应该认真的分析猪舍的条件,特别要对猪舍地面的铺设材料进行严格的要求,采用一些渗水性和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同时还要确保猪舍的通风性和是否干燥等,并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的滋生。此外,还应该注意猪舍周围的卫生环境,控制好猪的养殖密度,并对猪舍中的一些粪便和垃圾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保证生态猪的质量。
在猪生态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对此,饲养员要在饲养的过程中,对猪疫病进行监测,在发现疾病后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的对疾病进行处理。一旦发生疫情,饲养员还应该与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在防疫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空间上隔离疫猪,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与此同时,饲养员还应该对猪圈进行全面的消毒,防止疫情的扩散。此外,对于其他种类的猪,也应该加强监测和观察,一旦发现有疫情的现象,就要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畜牧站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让养殖户掌握一些基本的疾病处理方法和养殖技巧,优化自己的养殖技巧,减少在猪生态养殖中不必要的损失。
在进行猪生态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废物,这些废物如果投放到大自然中去势必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而将这些废物投放到沼气池中,则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在沼气池位置的选择上,应该选择一些通风性好和位置高的地方。当养殖中所产生的废物投入到沼气池中以后,经过发酵就形成了沼气,农民就可以利用所产生的沼气来煮饭、取暖等。此外,在沼气形成中产生的沼液还可以排放到农田里去,为农田提供肥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改善农村环境。
猪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最为自然和原生态的养殖技术,养殖者根据猪喜欢杂草、爱拱地以及群居等特性,开发一些荒田、荒山等作为养殖猪的场所,并在这里为猪搭建棚舍,让猪在圈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的活动,并喂养其鲜草、农副产品的残渣等。而猪在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山间、地间,从而提高了这些地方土地的肥力,实现了资源的利用。原生态放养技术的优点在于返璞归真,在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猪提供一个亲近自然和适合生活的环境,提高猪的抵抗力,增强猪的体质。此外,荒地和荒田内饲养猪,其饲养的密度较低,这就大大的降低了猪之间疫病的传播概率,这就极大的提高了猪肉的品质与安全性。但是这一养殖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植被容易被猪破坏、养殖生产的效率较低等,如果发生较大的疫情,很难对其进行控制。
这一技术属于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这一技术将猪的养殖、粪便处理以及环境控制以及有机肥的生产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猪圈的垫料可以用秸秆和锯末粉与菌种混合搅拌均匀后发酵而成的发酵物,而猪排放出来的粪便又可以通过垫料微生物的作用而被快速的溶解,将其分解为优质的生物活性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主要可以用于农业的种植中。这一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养殖中粪便的处理问题,并为猪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此外,所分解的优质生物还能够为猪的生长提供必需的矿物质、有益菌等,提高猪的免疫力和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猪疫病的发生率,从而保证猪的质量。
这一养殖技术主要是将猪舍与林地相结合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减少养殖污染,缓解农村用地的紧张,从而有效的提高猪肉的质量。在林下进行养殖时,需要选择天然的林地,而所选林地还应该通风性强、向阳、确保林地中的植物不对猪的生长造成危害等,对于林地周围的环境来说,要选择林地周围5km没有污染源的地方。选择好林地以后,还应该用铁丝网或者栅栏将其围起来。在林下养殖技术中,由于较大的猪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所以很难适应林地养殖这种模式;而较小的猪则免疫系统较差,不适合在林地放养,对此,饲养员应该严格控制猪的大小。此外,在林地中,饲养人员在放置水槽和饲料时,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并定期对饲料和饮用水进行更换,在不同的季节和时期,还应该为猪提供不同的饲料。由于在林下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模式中,所放养的猪与外界接触的时间较长,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的威胁和感染,对此,饲养员应该及时的对猪进行疫苗的接种,并在猪的生长环境中添加驱虫剂等,从而有效的提高猪的抵抗力。
养殖技术这一养殖技术是按照“养猪——粪便——肥田——促进农作物生长——菜叶”的循环模式进行的,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很好的实现“以养促种”或“以种促养”的目的。这一养殖模式不仅成功的解决了养猪所造成的粪便污染,同时也为农田的生长提供了肥料,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和谐发展。
随着人们绿色原生态的理念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更加倾向于林下山地鸡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够节约经济成本,还能够在短期内给养殖户带来丰厚的利润。下文通过分析林下山地鸡目前的发展状况,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归纳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比传统的养殖方式,林下山地鸡的养殖方式更加绿色原生态,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这就说明,林下山地鸡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养殖。在这种情况下,林下山地鸡的养殖方式被大力推广和实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遇到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主要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由于林下山地鸡的养殖方式和传统圈养式的养殖方式不同,这就要求鸡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也就是鸡的生命力要顽强,即鸡的品种问题。公鸡和母鸡之间的配种问题就是至关重要的步骤,这直接影响着鸡的品种问题。只有优良的品种,鸡才能适应林下山地鸡的养殖方式,才会降低幼鸡的死亡率,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优良品种的鸡还能保证鸡肉本身的口感,肉质才会更加香嫩。
大部分养殖户因为长时间都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所以在短期内,许多养殖户不能完全掌握林下山地鸡的养殖技术要点,无法利用地形条件的优势,对鸡群进行正确的饲养。这样一来,林下山地鸡的养殖方式的优点无法真正发挥出来,经济效益也达不到最大化。在有关鸡群疾病的防治、饲料的选择、放养范围和时间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由于林下山地鸡的养殖技术尚未成熟,对于鸡群的排泄物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到处都是鸡群的排泄物,不仅污染了当地新鲜的空气,空气中还弥漫着恶臭味。这就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除了养殖技术带来的环境问题,还有一些人为因素造成对环境的伤害,比如山头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
分析了林下山地鸡养殖的发展现状后,找出了一些现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养殖户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也为了不阻碍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林下山地鸡的养殖结构进行改善和优化,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
由于养殖方式的改变,对于不同的养殖模式,养殖户应该采取不同的养殖技术。为了减少鸡群的死亡率,养殖户更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养殖技术。养殖技术包含很多方面,不单单是鸡群饲料的选择,还有选择养殖的范围,鸡舍的卫生清洁,鸡群的疾病防治等等。在选择放养鸡群区域的时候,要考虑周围是否有干净的水源,交通是否便利。山地不要选择太平坦的地方,最合适的坡度在45°。搭建鸡舍的材料不要过于粗糙,避免夏季高温天气无法进行散热,最好选择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在饲料的选择上,不要过于使用精饲料,最好是复合饲料,适当加入红薯叶、绿叶蔬菜等。搭建好的鸡舍要定期进行卫生处理,尤其是鸡群的排泄物,要做出相应的处理,不要使鸡群长期处于潮湿的地方。鸡舍一定要经常通风,保持干燥。更重要的是流感、病毒的预防,避免大量的鸡因患病而死,特别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一旦发现后,应该立即对患病鸡进行隔离。对于疾病的预防,可以在日常饮食上加入一些营养物质,补充蛋白质,也可以是一些有助于增强抵抗力的物质。除此之外,养殖户最好对鸡群进行疫苗接种,进一步防治疫病的传播与扩散。
对于有着丰富养殖经验的养殖户来说,为了保值鸡的品质,可以自行进行保种、选种、育种等。一方面,可以减少政府和国家补贴费用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育种的进程中。培育优质的鸡品种,不仅能够减少鸡群死亡率,还能使养殖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美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也是一种优良水产品种,具有投资少、生长快(当年养殖,当年见效益)、繁殖多、食性广、易饲养、病害少特点。由于其具有多种优点现已被人们大量养殖,应用前景广阔。2012年,笔者参与“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联系户美蛙养殖的实际效益显著,1 333.33 m2蛙池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管理,共收获成蛙3 t,规格达到250~400 g/只;美蛙销售收入6.0万元;蝌蚪收入1.5万元;幼蛙收入2.3万元;合计收入9.8万元。种蛙成本0.2万元,饲料成本2.5万元,电费、药物等费用0.2万元,劳力0.8万元,蛙池建设折旧0.3万元,其他0.5万元,合计费用4.5万元,养殖利润5.3万元,平均产量22.5 t/hm2,平均利润39万元/hm2,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美蛙人工养殖技术非常适合农户养殖,且经济效益显著,可在当地推广。现将美蛙人工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要求养殖场地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周围无工业、农业废水污染,无传染病源,进排水方便。
蛙池开挖成长方形,南北宽2 m,东西长10 m,四周有宽1 m的池堤,总面积1 333.33 m2,建养殖池20口,池塘淤泥厚10~20 cm,每个养殖池都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水深保持在30~50 cm。池塘的溶解氧在4 mg/L以上,化学耗氧量为2 mg/L以下,pH值为6.8~7.5。每个养殖池四周用尼龙网做高1 m的墙,下端埋入土中20 cm,顶部遮盖遮阳网,既可用于遮挡阳光又可防止鸟类叼吃或啄伤美蛙,以保护美蛙不受敌害和防止其逃跑。亲蛙池:面积10~25 m2,水深30~50 cm,亲蛙雌雄放养比例为1∶1,1 m2放养2~3对。孵化池:面积3~6 m2,水深40~60 cm,1 m2放养2个卵团。蝌蚪池:面积10~20 m2,水深50~70 cm。成蛙池:面积20~40 m2,水深为40~60 cm[1-2]。
蛙池的大小可根据养殖面积自行而定。养殖前用生石灰消毒,在池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面积占水面的1/3,池堤上种植黄豆、豌豆等农作物,既可供美蛙栖息,又可招来昆虫为美蛙提供更多动物性蛋白。各池均应具备独立的排灌系统,配备专门的工具,要勤消毒,避免因养殖用水或工具造成病害的交叉传染。进出水口用沙网封好,防止有害生物进入蛙池。
在蛙种选择上要求非常仔细,一定要挑选具有美蛙典型特征的蛙种,同时要具备健康、发育良好、无病害、无损伤、食欲旺盛、性成熟等条件,蛙种的单只体重应大于300 g,宜选择1~3龄的青壮年蛙。雄蛙应选择咽喉处黄斑明显、鸣叫声大的个体;雌蛙应选择腹部膨大的bsport体育在线官网、有卵粒滚动的个体[3-4]。
建造专门的养殖池来进行种蛙的精养。种蛙的饲料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特别是蛋氨酸含量高的饵料,一般动物性成分占饵料的60%以上。每年的秋季要适当加大给种蛙的饵料投喂量,可以使种蛙积累大量的脂肪,以保证其安全越冬和翌年春天繁殖。立春后气温逐渐升高,此时的投饵数量和质量也应及时调整,以保证种蛙的快速生长。在雌蛙产卵前,应在其日常的饵料中加入一些营养成分,如5%的肉骨粉、4%的蛋氨酸、2%的牛皋丸粉等,以增加雌蛙的产卵量。
美蛙的繁殖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9月,其中产卵量最大的时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美蛙在每年的春、秋2季均产卵,产卵时间一般在4:00―6:00,此时养殖户应经常巡池。在亲蛙产卵后40 min内应捞起所产卵团至孵化池内进行孵化,3~4 d即可孵化成蝌蚪,但此时不能直接将蝌蚪放养,一定要等到蝌蚪的卵黄囊消失、能够主动摄食后才可以捞起蝌蚪至蝌蚪池中放养。蝌蚪的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因此应选择营养成分丰富的饵料来饲养蝌蚪,以黄豆粉、豆饼粉、米糠、豆渣、花生饼、鱼粉和蚕蛹粉为宜,同时还应加入多种微量元素。当蝌蚪慢慢长大时,应逐渐降低其饲养密度,以使蝌蚪能够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发育。蝌蚪孵化成幼蛙需75 d左右[5-6]。
幼蛙经过变态后,放养密度应改为80~100只/m2,饵料也要进行改变,以小蚯蚓、黄粉虫、家蝇蛆、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为宜,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投喂量按照100只幼蛙投放饵料100~120 g标准确定。当幼蛙长至50 g,即可继续降低饲养密度,降低为60只/m2,全部投喂全价膨化颗粒饲料。为保证美蛙将全价饲料当作活饵料来食用,可制作一个水深 20 cm 的饲料台,在其中放入美蛙、活鱼、死饵等,靠美蛙、活鱼的活动带动死饵,使死饵看起来像活饵,吸引美蛙进食,以此培训美蛙吞食死饵,一般驯化时间为1个月左右。当美蛙的规格达到150 g以上时,饲养密度应降低至30~40只/m2,同时喂食含粗蛋白、精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饵料,每天16:00―17:00投喂1次,此外,还应在每天18:00―23:00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补充美蛙的动物性蛋白饵料。当美蛙的规格达到300~500 g时即可进行捕捞销售。
当秋季水温降低至10 ℃时,美蛙就开始停止摄食,水温降低至5~6 ℃时即进入冬眠。为了保证美蛙能够安全越冬,在其进入冬眠前15 d,应适时降低养殖池的水位,促进美蛙进入水底淤泥层冬眠。越冬水位以0.5~1.0 m较适宜[7-9]。
[2] 李强.特种美国青蛙养殖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1997(4):39.
[4] 邓支松.美国青蛙庭园养殖效果好[J].渔业致富指南,1998(2):31.
[5] 原国辉,孙天申.美蛙养殖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1998(10):24-25.
[6] 何炜.土池养殖美国青蛙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2003(5):61-62.
[7] 郑建平.美国青蛙繁殖及人工养殖技术[J].水利渔业,1994(4):51-53.
基围虾是刀额对虾的学名,也属于对虾,这种虾主要盛产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带是广盐性虾的一种,1996年在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淡水湖中首次试验饲养成功bsport体育在线官网,随后一年扩大养殖规模,在沿海地区养殖了大面积的基围虾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效益。这种基围虾的养殖对饲料的要求不高进食也多,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好、耐高温、对盐度适应范围广以及疾病抵抗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其成为很多养殖户的首选对象,加之壳薄体肥、肉质鲜嫩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环境要求低、成本不高、市场需求大以及市场售价高,适合我国大范围养殖,因此笔者通过养殖环境以及养殖方法等方面来分析基围虾的养殖技术。
基围虾只适合在沿海地区海岸线低的地方生存,对地质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它的生活区域必须是低海岸的沙地、泥沙地区或者湖泊沿岸浅水缓流、水草多的水域,在温度方面它非常喜欢生长在温和的水中,适应的水温为10~37℃,最佳温度为17~32℃,当温度低于10℃时它就会潜入水底,其活动规律一般是白天休息傍晚进行捕食晚上进行活动,在水质方面的要求是水质清澈,对盐度要求不高,高密度盐水中也能生存但是主要在淡水中进行生长,同时在稻田中也可以生存。在需氧量方面它对低溶氧忍受力比较强,也就是说基围虾在低氧的状态下也能存活,这是非常好的优点,尤其是对育苗的运输有很大的帮助,当还是育苗时基围虾的需氧量为0.867mg/L,长大时需氧量也随之增大,但是需氧量有一个极限最低值为0.21mg/L,当低于这个值时育苗就开始死亡。
虽然基围虾生活在淡水中但是其生长环境还是在海水中,这就决定了基围虾在鱼苗分化阶段比较复杂,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会将体质不好的鱼苗淘汰掉,只保留体质矫健的来培养,如果这一过程没有分化好,就会给后期的养殖带来一定的影响,体质弱的鱼苗在后期的养殖中很容易病变,因此养殖户在选择鱼苗时一定要慎重,选择鱼苗时就要看鱼苗培育单位是不是更优质,在购买时也要仔细观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选择,同时问清楚育苗培育过程是否出现病变,最好是查看培育过程的详细记录,如果育苗在培育过程中没有问题就查看育苗的生长状况。人们在选择育苗时一般都是1cm左右、体格健壮、色泽光亮、整体表面整洁、体重相当以及弹跳力比较好的,达到这样要求的育苗才算是合格育苗,正规的育苗厂家都会对基围虾苗种进行淡化,这个过程也是必须要做的不然不能保证育苗的成活率,基围虾养殖的关键就是虾苗的淡化,淡化的过程就要求育苗厂家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要急于求成或是简化淡化时间和过程。基围虾的运输也必须严格要求,在虾苗运输前要查看虾苗的活动力度,提前喂养好让虾苗能有好的体力提高运输中的成活率,考虑到基围虾虾苗的体质和光滑的外表,在运输时必须保障运输中存放育苗的密度,必须要留出适当的空间防止虾苗之间的相互摩擦产生伤害,在选择运输袋时也得用标准尼龙带,装水也要少于袋子体积的50%,大约30%为最好,温度方面一般保持在25℃左右,在长时间运输中要减少密度增大充发水量。当育苗运输到达目的地养殖池塘时要先把袋子按顺序放到池塘边,先检测好养殖池塘的温度,当温度达到要求时,将虾苗放到一个大容器中,再用比较小的容器慢慢地倒放到池塘里面,这样虾苗更容易适应池塘的环境和温度,在放苗时间上要掌握好,必须选择没有太阳暴晒的06:00—07:00,午后就不要选择放苗活动,因为午后的水温比较高,含氧量也比较高,含氧量高了就会引发pH增高,这时放苗会造成育苗死亡。
第一,基围虾养殖最主要的是水,只有好的水质才能养出优质的成虾,这就要求养殖池塘的水必须达到要求的含氧量和pH值,其中含氧量最低不能超过4mg/L,pH值保持在7.5左右,水质必须清澈,在水位方面要求池塘的水在虾苗时要在5cm左右深度,随着虾的成长水的深度也要增高,体温低时水位相对低一些,气温高时水位增高,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气温来决定池塘的换水频率,总的来水就是一定要保证水质清新,养料充足。
第二,在喂养方面要求饲养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养殖常识,因为其每个阶段都有不同饲养方式,在虾苗刚放入池塘时只需喂养少量的细微饲料,因育苗需求量较少池塘中含有的微生物群体比较丰富,随着生长的速度加快喂养的饲料也要适当的增加,夏季虾生长的最快季节要加快投放饲料量,这时要勤换养殖池里的水,实时监测池塘的温度保证池塘的含氧量,在生长旺季要适当给虾添加外加剂如维生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虾的健康成长,喂养方式也要少食多餐,既要保证供食量也要防止投放量多对养殖池水质造成污染,总的来说就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合适喂养。
第三,在基围虾疾病预防方面要求养殖户一定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本,在养殖过程中要讲究方法方式,尽量使用对水质没有污染的消毒液,也可以用传统的生石灰来消毒,基围虾养殖中最主要的是对虾的补钙,只有及时的补充钙才能保证基围虾的生长蜕壳,为了防止其他生物对基围虾造成的危害,要及时的清除其他生物保证基围虾的优质生长环境,在发现病害时也不要着急,根据经验查看具体病情,再用无污染的药物进行治疗,总之在预防疾病方面要以预防为主,当发生病变要使用无公害的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对池塘环境造成污染,更要每天不定期的检查养殖池塘,同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总体而言,关键要把苗做好。我国基围虾池塘养殖技术及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技术问题及难点,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来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对基围虾的技术的改良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唐八一,徐月清.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方法与途径[J].渔业致富指南,2009(6):45-46.bsport体育在线官网bsport体育在线官网bsport体育在线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