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是一种低脂肪而高蛋白的水产品,被称为“水中人参”。其属于鲤形目的鳅科,为一种底层温水性鱼类。最适生活水温在25~28℃,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5℃时,分别进入淤泥中度夏或者小冬眠。泥鳅抗逆性强,呼吸方式有3种,可以通过鳃、皮肤和肠进行呼吸。昼伏夜出,如果水中氧气不足就会浮上水面吞空气进行肠呼吸。泥鳅食性广,可以采食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硅藻等小型藻类、腐殖质和植物碎片等。在泥鳅幼苗阶段(
国内以池塘养殖为主,这就要求池塘水源充足,在保持适量淤泥的基础上维持良好的水质。池塘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宜,优点有:日照时间长,利于水中藻类等植物生长,提供自然饵料;在东南风的作用下,加速水面溶氧;池塘施工效率高,养殖操作方便快捷。其宽应为长的3/5,并且池底应有一定坡度以方便清池。商品鳅池塘的面积在1000~4000m2为宜,而苗种的培育池则应该在500~2000m2之间。池塘深度为1~1.2m,水深应保持在0.3~0.5m,若使用配合颗粒浮性饵料则应使用浅塘,若使用硬颗粒商品饲料则可以加大水深。总体而言,水深过大不利于泥鳅生长,因为底层容易发生缺氧且浮游生物数量减少。为了防治泥鳅逃逸,应该在池塘周围设置密眼网等防逃设施,网下端应埋入池底硬土下30cm左右,水面之上高出40cm。
如果想要实现规模化养殖就必须考虑苗种的稳定供应问题,这就需要配套的泥鳅鱼苗繁育基地或者泥鳅鱼种培育基地。养殖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建设自己的苗种养殖设施,或者从专业的人工繁殖机构获取苗种,从而保持鳅苗的稳定供应。目前,很多养殖场依靠收购自然采捕苗种,苗种来源复杂且质量得不到保障,成本居高不下。
鳅苗运输采用塑料袋充氧的方法为宜,到达目的地后将装有鳅苗的塑料袋放到培育池中使得2者水温缓慢接近,避免温差带来的鳅苗死亡,最后开袋灌入池水让鳅苗游出塑料袋。鳅苗应该暂养网箱中放养一段时间,以每个鸭蛋蛋黄饲喂10万尾鳅苗为宜。在鳅苗池进行清塘后,加入适宜深度的水并施加肥料,当水中轮虫密度达到5~10只/mL的时候投入鳅苗。为了避免鳅苗生长不均匀的情况,鳅苗批次和规格应该相同,一般投放密度为每667m2为60万~80万尾。避免中午进行放苗操作,应该在早上8:00~9:00或者下午16:00~17:00的上风处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鳅苗进入养殖池塘时需要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为食盐水(浓度为2×10-6~3×10-6)或漂白粉溶液(浓度为8×10-6~10×10-6),在10~15℃的水温下浸洗20~30min。
泥鳅对肥水需求大,在施加充足基肥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水中藻类的数量及时施加有机肥,每100m2可以施加50kg的鸡粪或者鸭粪。池塘水分保持黄绿色,透明度约为15~25cm。可以适量放养中上层鱼类,如鲢鱼和鳙鱼,避免引入底栖鱼类。饲料的投喂量应该根据泥鳅体重和水温调节,需要注意的是当水温>
30℃或者
在泥鳅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切记以下3点:用药量要精准;用药后密切观察,发现用药后异常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换放新水;坚决杜绝违禁药物。气泡病容易发生在幼苗阶段,发病幼苗肚皮鼓涨,于水面漂浮,除了清池彻底和加强日常管理,在其发病时使用食盐溶液泼洒并提高水体pH。白尾病发生时,可以使用漂白粉溶液泼洒,使其浓度达到3×10-6,并使用五倍子浸泡液泼洒促进病灶愈合。其他常见的泥鳅病害还有赤皮病、水霉病、烂鳍病、打印病、车轮虫病和三代虫病等。
[1] 李荣春,侯玉兰,王松刚.当前泥鳅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养鱼,2013(4):89-89.
[2] 赵全东,刘铁钢,郭军.北方泥鳅健康养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2012(6):17-20.
草鸡,又称土鸡、本地鸡。由于品种间相互杂交,因而鸡的羽毛有黑、红、黄、白、麻等不同颜色,脚的皮肤有黄色、黑色、灰白色等。因其市场消费也不一样,故要选养适宜当地消费市场的品种,其中以三黄鸡、杏花鸡、麻鸡在肥东县养殖较适宜。
修建“立体式网床”育雏温室,进行专业化规模育雏,农户养育成鸡成活率高,风险小,容易成功。育雏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①室温。0~1周龄时为32~35 ℃,2~3周龄时为24~31 ℃,4周龄时为20~23 ℃,1周龄之后每天降低0.5 ℃。②相对湿度。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即10日龄之前为60%~65%,10日龄之后为55%~60%;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无刺鼻、熏眼的感觉。③补充光照。5日龄可保持每天23 h的光照,以后保持17 h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内)。④适时饮水和开食。小鸡应尽早开食和饮水,而且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在初次的饮水中加入5%葡萄糖,连用2 d;第3天在饮水中加入0.02%~0.03%高锰酸钾。⑤高密度育雏。在15日龄之前饲养60~70只/m2,一般每批育雏数量在5 000只左右,视养殖户对雏鸡的需求量来定育雏规模。
养殖户应根据饲养数量适当改造鸡舍,要求室内地面为水泥地面,有窗户和地窗,使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并做好网床或鸡笼,且以立体式3层为宜[1]。网床的多少以养鸡的数量来定,一般按20~45只/m2来计算。网床第1层离地面高40 cm,网床高30 cm,上下层之间的距离为20 cm,第1、2层网床顶部应搁置承粪板(可用3层板)。网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夹竹,网床四周和底部用1 cm×1 cm网目的塑料网固定好。料桶和饮水器均置于网床内。将庭院林地用尼龙网围起来,每隔2~3 m远打1根桩柱,将尼龙网捆在桩柱上,靠地面的网边用泥土压实。围场的面积,一般以每只鸡不少于1.5 m2为好,越宽越好。买回的脱温小鸡(已经过育雏的小鸡)至1 kg体重期间在网床内饲养,1 kg后至出栏期间在所圈围的院林地内放养(雨天和霜雪天不放)。饲喂过程中,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网床内饲养,鸡活动范围小,鸡体能量消耗少,增重加快;鸡在圈围的院林地散养,能捕食野生杂草和生物昆虫,改变食物结构,肉质品味高(保持土鸡肉质的品味)。
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肉鸡全价颗粒料,再适当搭配其他的饲料,以保证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加快增重速度,同时使鸡肉风味不变,因此要科学地搭配日粮[2],具体如下:
(1)育雏期应选用肉鸡全价颗粒料,最初开食时要将饲料稍浸泡转化,并用手搓碎后饲喂。脱温鸡至1 kg体重期间,则选用中鸡料,更换时应逐步替换,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换,以免造成应激反应。同时,应添加5%~10%完整谷粒(或小麦),并给予10%~15%的青绿饲料。
(2)在庭院散养期间,选用大鸡全价颗粒料,日粮中还要加入10%~15%完整谷粒(或小麦)、15%~20%青绿饲料[3]。若只喂全价饲料,一是饲养成本高,效益不合算;二是鸡肉的肌间脂肪多,不爽口;三是无土鸡肉的独特风味,消费者不喜欢。而添加适量的青绿饲料,既可增加维生素的含量,降低养殖成本,又可减少鸡肉肌间的脂肪含量。
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是规模养鸡成功的关键所在[4]。因此,要搞好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减少鸡的死亡,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率。
对土鸡的免疫程序,应结合生产的性质(商品肉仔鸡)而定,最好是参照肉鸡的免疫程序进行,即1日龄的雏鸡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疫苗;6~7日龄的鸡用鸡新城疫ⅳ系苗,或ⅴ4苗、法氏囊b87苗、传支h120苗等混合饮水免疫;24~28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苗饮水免疫1次;60日龄再用鸡新城疫ⅰ系苗注射接种1次,以后不再免疫接种。
在饲料饮水中添加一些药物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如在2~7日龄时添加0.02%痢特灵和0.01%土霉素或青霉素、庆大霉素等,13~17日龄重复使用上述药物,19~90日龄在饲料中添加氯苯、抗球王等抗球虫的药物进行驱虫。鸡舍每天要清扫干净,并用生石灰对地面和承粪板进行消毒;每15 d用复合酚对水、舍外进行喷雾消毒,用百毒杀对鸡舍内带鸡消毒;出栏后对场地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鸡舍门口处的消毒池要有石灰或消毒液,并注意常换。
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绿色的、无公害的先进养殖技术,带来的风险低、受益高,有效提高了养殖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在科技的支持之下得以快速发展。笔者对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如何发挥生态养殖技术的作用进行分析。
所谓的微生物就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以有效的改善宿主微生态环境产生健康作用的有益微生物,现代生态养殖指的是结合不同类型生物共生互利的特点,借助微生物技术手段,将动物养殖与植物种植所产生的废弃物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进而实现动植物与微生物平衡和谐共处。在具体的养殖工作中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微生物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使用微生物发酵饲料,这样可以建立动物肠道良性微生物菌群,饲料的利用率将大幅度提升,动物得以更加健康的生长,免疫力也将不断的提高,动物发病率将得到有效控制,畜禽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借助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清除和抑制养殖环境中各种有害病菌的滋生,这样能够有效改善养殖环境,同时还可以降低各类疫病发生风险。三是使用微生物发酵动物粪便,降解粪便中的有机物质,减少各类细菌的滋生,同时这些粪便也可以用作牧草以及植物的养分,有助于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和谐发展。
畜禽养殖过程中,如果所选择的畜禽种类比较劣质,最终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养殖效果。因此,要想做好畜禽养殖工作,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发挥生态养殖的技术作用,首先应当科学选择畜禽养殖品种。在选择畜禽养殖品种时,需充分的分析自然环境、饲料条件、疾病管理等多种因素可能会对养殖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而实现养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生猪养殖为例,在选择生猪品种时,可以结合气候及地方特征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如北方地区的气候相对于南方来说更加的寒冷干燥,因此在选择生猪品种时就可以选择一些耐寒能力强、生长周期短、食物摄入量相对比较少的猪种;而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则应当选择一些抗病能力比较强的生猪品种,因为南方气候湿润,雨水比较多,夏季环境湿热,容易滋生多种细菌,这样很容易导致生猪感染,影响产品的质量。
在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饲养环境对养殖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果畜禽养殖环境脏乱差,畜禽养殖品种和数量过多,那么最终的养殖效果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低下,影响饲料转化率效果,导致疫苗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等。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要发挥生态养殖技术的作用还需合理进行畜禽养殖栏舍的布局,进而有效的控制各类疾病的发生,降低畜禽养殖风险。在具体的养殖工作中,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圈舍要尽可能的选择地势相对比较高、水源充足,隔离条件好的地方,同时要保持圈舍干燥、向阳,通风条件理想,做好圈舍温湿度控制工作,在夏季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在地面上洒水,达到降温的目的,而在冬季气温比较低的情况,则需做好圈舍保温工作,避免畜禽出现应激反应,影响养殖效果。二是养殖场各类功能区的布置应当独立,避免功能区混杂,导致细菌和病毒肆意传播,同时还需合理的控制养殖密度,圈舍内畜禽养殖数量不宜过多。
在生态养殖工作开展期间,畜禽所产生的粪便需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否则不仅会给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还将导致各种细菌滋生,对动物及人类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干扰。在畜禽养殖工作开展期间,为了更好地处理各种养殖污染物,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新兴技术,如建设沼气池将粪便等污染物转化成为沼气和沼液等,用于照明、炊事以及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同时养殖场还可以尝试引进发酵床,用于对粪便及其他养殖污染物的处理,降低对各种资源的浪费,提高养殖生产效率。此外,在畜禽养殖工作开展期间,还可以借助地域、养殖规模及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积极引入畜禽疾病防治技术、自然放养和种养相结合技术、做好食物和水源控制工作,实现养殖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我国生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养殖黑鱼时首先就要确定池塘的养殖面积,黑鱼养殖不宜养殖过多,但是可以分为几个池塘分开养,一个池塘在2-5亩左右,水深2米左右,池底的淤泥不宜过多,在池塘的进出水口必须设置防逃网,防止养殖过程中黑鱼出逃,在放养前需要将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泼洒消毒,也可以在池塘中种植宽一米左右的水浮莲,这样不仅可以防止黑鱼跳出池塘,还能有效的为池塘遮阳,池塘要选择在远离嘈杂吵闹的地方,有充足干净卫生的水源,有良好的排水换水系统。
选择鱼种时一般都会在市场上买,虽然市场上的价格都比较低,但是它们的规格都不一样,而且很多时候会使鱼受到机械损伤,所以在放养鱼苗前,必须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或者是用食盐水和漂白粉将鱼苗浸泡20分钟左右,对鱼苗进行消毒,黑鱼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面积、饲养技术和饲料等各种因素来决定,一般一亩最多可以养殖2500尾黑鱼。
只要有过黑鱼养殖经验的人都知道,黑鱼是一种非常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不管是活肉还是死肉,主要是以池塘中的各种小鱼小虾为食,人工投喂黑鱼的时候,每天必须定点定时的投喂,每天至少在上午10点与下午3点投食两次,一般放养一个星期后,鱼种就会开始到水面上开始抢食,在黑鱼进食的时候也要仔细观察黑鱼的进食情况,如果食物附近的黑鱼比较少或者是黑鱼之间的抢食不激烈的时候,便代表大部分黑鱼已经吃饱了,可以停止投喂了。
我国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我国农村的畜牧业经济也不断发展。但当前,我国的畜牧养殖技术水平处在比较低的位置,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所以必须实现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而转型后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开展畜牧科技的推广工作,向农村的养殖户主们推荐新的养殖品种,给他们教授新的养殖技术,改善农村的养殖环境,提高农村养殖户的养殖技术。通过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提高我国农村养殖户技术的科学含量,促进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畜牧业养殖的经济效益。
目前,许多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仍然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技术推广,如宣传、现场咨询和指导等,这些传统宣传方式停留在说教层面,很难取得实际的推广效果。实际上,畜牧养殖的每一项新技术,其在推广之前,都需要经历试验、示范、培训的过程,如果这些过程都没有经历,直接在养殖户中推广,那样养殖户对畜牧业的认识水平就无法上升到实践层面,推广的养殖技术也很难在具体的操作中取得好的效果。这种推广方式无法使分散的畜牧养殖户学习到真正的技术。
目前,我国对于养殖新技术的推广重视力度不大,进行推广的队伍拥有的养殖技术还处于传统阶段,甚至是在十几年前的陈旧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是不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当前,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推广工作人员技术老化。一是经济条件的不足,推广单位没有足够的技术经费,无法进行新的科学技术的学习,没有科技期刊的理论教学,也没有养殖技术的专业培训,养殖技术和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另外,养殖部门人事制度的局限。推广工作中心的技术人员,很大部分不是拥有真正养殖技术的人员,这些人员不具备专业养殖知识,而那些畜牧专业的养殖人员无法进入养殖中心,导致无法向养殖户推广专业养殖技术。
目前,虽然国家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但在畜牧业推广方面,投入的资金明显不足,导致无法建设推广基础设施,无法提供服务功能,养殖技术人员得不到最新的技术培训,养殖知识得不到更新,这四大问题是当前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面临主要问题。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养殖技术方面的推广不仅基础设备不完善,而且缺乏推广经费,使必要的推广设备无法进行购置,也没有经费组织养殖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更新他们的养殖技术和知识,使推广的养殖技术完全不符合现代畜牧业养殖的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就要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养殖中心人员养殖知识和技术,以便推广符合养殖户需求的养殖技术。
我国农村从事畜牧业养殖的大多是无法外出工作的农民,这些人的特点即是年龄偏大,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修养,对新的养殖技术和知识接受的能力差,这些都给养殖技术的推广增大了难度。一些留在农村进行畜牧业养殖的青壮年,却极少接触养殖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这也是现代养殖技术无法全面推广和应用的原因。
畜牧业养殖技术的推广,拥有科学技术能力的农村人员是主力军,因而提高农村畜牧业养殖户的科学技术水平,让他们来带领畜牧业养殖新技术和知识的推广,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支掌握养殖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农村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队伍,是当前推广工作的迫切需要。首先,要解决养殖中心少技术人员的情况,应该尽量减少依靠关系得到推广工作的人员,并通过一些薪酬的设置,利用高福利和报酬来吸引一些高校的畜牧养殖专业人才,保证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质量。其次,要对原有的技术人员开展新技术的培训,特别是对一些年龄较轻,接受能力好并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途径,鼓励他们进行畜牧养殖技术自学或者进入学校学习,使他们成为畜牧养殖新技术合格的推广人才。
资金投入能够很好地促进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进程。要提高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范围,最重要的是增加投入。目前,我国已经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划为社会公益性工作,因而推广工作的资金,必须依靠国家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于推广基础设备建设的投入,保证推广工作有场地开展,此外,需要更新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推广的技术满足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各个市和县政府应该加大养殖技术投入,组织养殖技术推广骨干进行新技能的培训,做好各县专业物资的协调供应工作,购置推广工作所必备的一些电教设备。此外,需要投入资金加强农村养殖技术推广基础实施的建设。例如,推广办公室的建设,畜禽舍、检验室和试验场地的建设等。而相关的进行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设备也不可缺少。
我国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现今推广的技术还比较落后,推广的方式也陈旧,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优化推广技术方式是当前工作的中心。首先,需要建立起推广工作进行的推广基地,在基地中进行养殖技术和项目的试验、培训和实践,这有利于提升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养殖技术。其次,可以对外开放推广基地,吸引养殖户和畜牧爱好者进入参观,并开展一定的技术实践活动。另外,推广基地可以通过招收学员,进行养殖技术的学习,这些学员毕业后,直接参与养殖活动,通过和其他养殖户的交流,达到养殖新技术推广的目的。
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养殖技术推广是关键。当前,我国畜牧养殖技术的在推广上的问题很多,影响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为了畜牧业更好地发展,国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努力建设一支有推广能力的队伍,摒弃传统的推广方式,利用现代方式进行推广,使农村养殖户学习到先进的养殖技术,推动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1]刘岩.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畜牧科技养殖,2016(1):154.
生态养殖这一技术主要包括饲养动物的卫生环境、喂养饲料、病种的预防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化工程。而猪的生态养殖则主要指的是,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求喂养的饲料是绿色无农药、无重金属以及添加剂的,猪是在自然条件下健康生长的一种生态化的养殖方式。此外,在养殖猪的过程中,猪产生的粪便还可以通过沼气池进行发酵,形成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来供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所用。其生产的粪便还可以作为农产品的肥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污染。
环境对猪的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采用猪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养殖环境进展严格的要求,养殖户应该认真的分析猪舍的条件,特别要对猪舍地面的铺设材料进行严格的要求,采用一些渗水性和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同时还要确保猪舍的通风性和是否干燥等,并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的滋生。此外,还应该注意猪舍周围的卫生环境,控制好猪的养殖密度,并对猪舍中的一些粪便和垃圾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保证生态猪的质量。
在猪生态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对此,饲养员要在饲养的过程中,对猪疫病进行监测,在发现疾病后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的对疾病进行处理。一旦发生疫情,饲养员还应该与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在防疫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空间上隔离疫猪,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与此同时,饲养员还应该对猪圈进行全面的消毒,防止疫情的扩散。此外,对于其他种类的猪,也应该加强监测和观察,一旦发现有疫情的现象,就要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畜牧站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让养殖户掌握一些基本的疾病处理方法和养殖技巧,优化自己的养殖技巧,减少在猪生态养殖中不必要的损失。
在进行猪生态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废物,这些废物如果投放到大自然中去势必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而将这些废物投放到沼气池中,则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在沼气池位置的选择上,应该选择一些通风性好和位置高的地方。当养殖中所产生的废物投入到沼气池中以后,经过发酵就形成了沼气,农民就可以利用所产生的沼气来煮饭、取暖等。此外,在沼气形成中产生的沼液还可以排放到农田里去,为农田提供肥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改善农村环境。
猪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最为自然和原生态的养殖技术,养殖者根据猪喜欢杂草、爱拱地以及群居等特性,开发一些荒田、荒山等作为养殖猪的场所,并在这里为猪搭建棚舍,让猪在圈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的活动,并喂养其鲜草、农副产品的残渣等。而猪在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山间、地间,从而提高了这些地方土地的肥力,实现了资源的利用。
原生态放养技术的优点在于返璞归真,在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猪提供一个亲近自然和适合生活的环境,提高猪的抵抗力,增强猪的体质。此外,荒地和荒田内饲养猪,其饲养的密度较低,这就大大的降低了猪之间疫病的传播概率,这就极大的提高了猪肉的品质与安全性。但是这一养殖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植被容易被猪破坏、养殖生产的效率较低等,如果发生较大的疫情,很难对其进行控制。
这一技术属于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这一技术将猪的养殖、粪便处理以及环境控制以及有机肥的生产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猪圈的垫料可以用秸秆和锯末粉与菌种混合搅拌均匀后发酵而成的发酵物,而猪排放出来的粪便又可以通过垫料微生物的作用而被快速的溶解,将其分解为优质的生物活性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主要可以用于农业的种植中。这一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养殖中粪便的处理问题,并为猪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此外,所分解的优质生物还能够为猪的生长提供必需的矿物质、有益菌等,提高猪的免疫力和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猪疫病的发生率,从而保证猪的质量。
这一养殖技术主要是将猪舍与林地相结合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减少养殖污染,缓解农村用地的紧张,从而有效的提高猪肉的质量。在林下进行养殖时,需要选择天然的林地,而所选林地还应该通风性强、向阳、确保林地中的植物不对猪的生长造成危害等,对于林地周围的环境来说,要选择林地周围5km没有污染源的地方。选择好林地以后,还应该用铁丝网或者栅栏将其围起来。
在林下养殖技术中,由于较大的猪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所以很难适应林地养殖这种模式;而较小的猪则免疫系统较差,不适合在林地放养,对此,饲养员应该严格控制猪的大小。此外,在林地中,饲养人员在放置水槽和饲料时,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并定期对饲料和饮用水进行更换,在不同的季节和时期,还应该为猪提供不同的饲料。
由于在林下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模式中,所放养的猪与外界接触的时间较长,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的威胁和感染,对此,饲养员应该及时的对猪进行疫苗的接种,并在猪的生长环境中添加驱虫剂等,从而有效的提高猪的抵抗力。
这一养殖技术是按照“养猪――粪便――肥田――促进农作物生长――菜叶”的循环模式进行的,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很好的实现“以养促种”或“以种促养”的目的。这一养殖模式不仅成功的解决了养猪所造成的粪便污染,同时也为农田的生长提供了肥料,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和谐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遵循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总结、推广的原则,走如下技术路线:信息技术交流机具科学选型大户引进示范技术指导对比试验总结宣传推广技术培训完善蛋鸡养殖机械化技术规程加大推广力度和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在蛋鸡养殖中实现喂养、排粪、环境降温这三方面机械化作业,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解决蛋鸡养殖中劳动用工大的问题,单位劳动用工可减少50%以上;二是解决人工喂料不均问题,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省养殖饲料成本的2%;三是减少人与鸡的接触时间,减少感染机会,改善养殖环境,促进安全养殖;四是减轻劳动强度,便于集中处理粪便,减少环境污染;五是利于养殖标准化作业,提高养殖规模和效率。(1)技术关键:①机械设备选型;②机械设备应用与养殖工艺的较好结合,实现养殖流程的改善;③总结与机械化配套技术相适应的标准化养殖技术。(2)实施目标:①应用自动喂料机,实现饲料的定时、定量喂养;②应用机械刮粪装置,实现鸡舍粪便的机械排除;③安装湿帘降温系统,改善夏季蛋鸡养殖环境。
经过一年来的实施,无论是机械推广数量还是应用情况均取得显著效果。项目实施的4个乡镇共推广蛋鸡自动喂养设备64台套、机械刮粪装管理推广置85台套、湿帘降温系统143台套,总计推广应用蛋鸡养殖机械292台套,是计划推广应用机械260台的112%,设备投入费用为164.4万元。应用于67万羽蛋鸡的养殖,增加单位纯收益4.61元/羽,全年新增纯收益308.87万元。实际推广应用的机械数量超过计划数,其原因主要是使用效果得到了广大养殖大户的普遍欢迎:推广应用养殖机械,在节省劳动用工、提高规模养殖水平、实行标准化作业、改善养殖条件和环境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1)在蛋鸡养殖的三个主要作业环节———喂养、排粪和环境降温实现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工作业,不仅提高效率,节省养殖成本,还为促进安全和标准化养殖提供条件。减少劳动用工和劳动强度,促进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社会效益显著。(2)改善养殖环境,实现粪便集中和无害化处理,生态效益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1)自动喂料机改变了人工2~3次/d的喂养方式,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喂养,改为4~5次/d喂养,总喂养量不变。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得出:采用机械化喂养,蛋鸡采食均匀,发育均匀度高于人工喂养,它们的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机械化喂养一次投料量少而均匀,且每天可多次投料(4~5次/d),饲料在料槽堆积少,鸡采食时饲料抛洒明显减少;人工喂养投料劳动强度大,每天投料次数少(2~3次/d)而一次投料量大,饲料在料槽里堆积多,鸡采食时饲料抛洒严重。使用自动喂料机投料省时省力(喂饲一次仅用11min),使人们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该机械还设计安装了自动喷雾洒水降温设备,在高温季节鸡产蛋性能得以充分发挥。自动喂料机采用脉冲式可调控式给料,给料范围为0~125g,这大大地方便了根据鸡不同阶段的饲料需求来调节喂料量,减少饲料的抛洒浪费。(2)清粪机与人工清理相比,不仅效率提高达20倍以上,而且大大改善了劳动者的作业环境和劳动强度。正因为此,养殖场粪便清理周期从人工清理的7~10d缩短到1d,大大改善了鸡的养殖环境。(3)湿帘通风降温系统通过对鸡舍用冷风循环通风,使进入舍内的空气率先通过被冷水覆盖的多孔纸帘,从而在炎热季节保证鸡舍内温度保持在25~28℃,舍内外温度相差8~10℃,保持较高产蛋率,减少死亡率,减轻鸡舍有害气体对蛋鸡侵害;同时由于采用湿帘负压通风和微电脑开关控制,鸡舍温度保持稳定,环保又节能。(4)建德市的对比试验数据表明:蛋鸡机械化养殖后,每只鸡每年可多产10个左右鸡蛋。按此计算,每万只鸡的鸡蛋产量可增加5t,全市700万只蛋鸡通过机械化养殖年增收将达1750万元左右。
建德市机械化蛋鸡养殖机械化率总体上水平较低。目前虽有不少设备的性能逐渐接近或达到先进水平,但大部分机械设备跟国外先进机具相比较粗糙,高科技含量低。就全市范围而言,养殖生产的主体仍然是乡镇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整体机械化率不过百分之十几,这和发达国家90%左右的水平差距明显。应当说,目前相对较低的机械化水平已成为制约全市蛋鸡养殖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设备配套程度和综合效益低,设施养殖场虽配有机械化设备,但单体的多,很难做到全程机械化,人工作业仍占主要比例。由于机械设备单项作业的多,成套作业的少,投资成本大,生产效率偏低,难以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标。因此,蛋鸡养殖机械化总体水平还相当落后,难以适应当前全市蛋鸡养殖业蓬勃发展的趋势,蛋鸡养殖机械化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究开发力度,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思路,重点攻关蛋鸡养殖关键环节的机械。通过加强多学科的合作和多种先进实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加快蛋鸡养殖新设备、新设施及新材料的研制开发步伐,降低设施畜牧业的投入成本,推进蛋鸡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地加大对蛋鸡养殖户的扶持力度,在对农户购置农机具进行补贴的同时,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推动畜禽养殖机械化的发展。对先进适用的畜禽养殖机械设备及技术进行大力扶持和推广,采用无偿提供或购置补贴等方法提供给养殖者使用。
传统养殖技术中,饲料当中添加了过多的铜、锌等金属元素以及抗生素药物,对猪肉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危害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有的养殖场受到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影响,盲目追求猪的生长速度以及瘦肉指标,从而忽略了猪肉的味道、色泽。生态猪养殖避免了这些问题,避免了猪肉中有害物质残留,提升猪肉品质。
每年养殖场都要产生污染物,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周围的环境就会受到严重污染。而发展生态养殖技术就可以利用沼气池能源对猪粪便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为农民提供生活燃料,经过发酵处理过的沼液还可以作为浇灌植物的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不仅解决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还促进了能源和资源充分利用。
生态猪的养殖成为了养殖市场的重要趋势,生态猪的养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向着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有利的促进了猪肉品质提升,同时也有利的促进了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猪肉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我国在当前生态猪的养殖方面引进了国外优质品种,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但在风味和口感方面不完全符合我国群众的需求;而国内的某些地区生态猪养殖在风味和口感方面很好,但瘦肉率和生长速度却较低,所以需要优质选育和杂交技术,让优质品种有效结合,从而为我国持续发展的生态猪养殖提供遗传基础。
生态猪养殖过程中要考虑养殖场周围环境和气候,利用早期断奶隔离分段饲养技术,科学的隔离母猪和仔猪,根据生长阶段不同实施不同的饲养。同时,对生态猪要适当放养,在猪舍附近草地或山坡上放养,保证猪肉品质。
生态猪养殖过程中在猪舍安装自动监测控制器,设置生态猪养殖的相关参数,对猪舍内的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全天候监控,每隔10min将监测到的数据发送到数据库中。养殖人员通过数据库技术,对猪舍内环境进行监控,并及时调整,从而保证猪舍内环境最佳状态。同时也可将生态猪相关信息,例如品种、免疫状况、健康状况等信息相结合,如果有疫情可以快速追溯到源头,从而降低损失。
生态猪养殖场所应选择地势较高,通风条件好的地区,建设沼气池应相对较低,这样有助于猪舍中污染物排放到沼气池当中。经过沼气池发酵杀灭污染物中大量细菌,生成的沼气为农户提供煮饭等能源,沼液可以做有机肥料浇灌农作物,减少化肥用量,间接增加了经济效益。
这种养殖模式在生态养殖产业中应用的较多,在供料、采购和防疫等方面按统一要求和规定,由公司向农户提供原料以及品种。但此模式也有弊端,虽然保证了猪肉品质,但是没有完全实现生产的规模化,这跟真正的生态养殖有一定差距,同时养殖户福利和效益方面缺乏完善管理体制。
这种养殖模式利用自然资源充分,生态猪有更宽的活动场地,喂养方式方面应该用较多的自然食物,此模式能最大限度保留生态养殖原始性,同时动物粪便等污染物浇灌了周围植物,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用量,养殖环境的生态性得到保障。
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各类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水利行业蓬勃发展过程中,其维护成本不断加大,养护费用不断增多,水库的投入与产出比不合理,水库经济则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对农村农业的重视程度,水利建设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大,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成为各地农业的有力支撑。水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开发资源潜能,增加经济效益。大面积的水库非常适宜渔业生产,水库渔业养殖成为造福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在实践应用中,由于养殖技术不规范、不科学,不但影响生产还导致水库水质、环境的极大破坏,形成恶性循环,进而造成水库渔业产量降低、效益减少,只有全面强化水库渔业养殖健康技术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水库水质环境良好、提高水库渔业效益,并形成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水库养殖是自然生态链,属于天然养殖,主要是通过水库、天然水域等大水面,形成完全闭合的生态系统,这种水面必须要符合天然、无污染的标准,在养殖过程中,主要利用生物生态关系,使各类生物形成稳定的生态圈,不需要施肥、投饲、用药,形成高产出的经济产业,达到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当前,水库养殖密度过大,形成了以经济效益为主的产业链条,这种链条导致了生产的过度集中,使养殖池塘底泥过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这就会使渔业生产受到影响,病害常常发生,达不到健康养殖的目标。只有全面实现生态养殖,才能保证效益提升,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测算,在一定范围养殖水面内,通过多种生态结合的方式,提高系统稳定性,可以利用堤埂种草的农作物,进一步消除底泥、水质出现的富养问题,形成综合性的、无公害的生态圈层,使水库周边完全利用起来,建立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水库生态渔业养殖系统,最终形成营养再利用和再循环的目标。
在水库渔业养殖周期上合理控制,通过科学的划分,达到科学养殖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对周期划分成两部分:第一阶段就是通过常规方法,做到精养,通过日常管理与维护,使池塘水产达到一定数量,在进行养殖过程中,不能使用违规饲料和药物,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使生物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第二阶段就是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遇到病害,就会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当达到效果后,就需要根据以往所使各类添加剂和药物情况,适当停止洒放,使有害物质残留量不超标,这个阶段叫休药期,通过保养,使水质、环境各方面指标达到环保要求,确保有机物质的生成。
通过这种养殖技术达到科学选择、科学投放的目标。只有通过检测,使水库达到水质理化指标和环境条件指标,才能对检测良好的水库进行科学投放,选择优质的生物品种,一般是引进优良品种做好水面投放养殖,通过绿色、无污染饲料的应用,确保渔业养殖生产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污染,为了确保健康无病害,也可以选择生物学制剂进行病害防治,中草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较慢,但不影响水面环保,只要做到休药期周期合理,就能从根本上避免出现药物残留的问题,确保水库周边安全。
当前,我国水库渔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北方水库进行渔业养殖时,技术要求更高,只有全面做好管理与控制,通过健康养殖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技术措施具体包括:
渔业健康养殖首要的是水质要达标,这是养殖的基础,对大水面的水库而言,其面积广大、流动性强,对水质的控制较难把握,要想使水质环境良好,就需要正确把握住周边生态状态和理化状态,对不达标的水质需要进行科学处理,一般情况下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是化学处理法,主要通过使用化学反应方法做到对水源的控制,使水源中写作的悬浮胶粒或污典物得到净化,主要操作方式是中和、凝絮、络合、消毒、氧化、还原等,按照不同水质结构特点,做好方法的选择,达到治水的目的。二是物理处理法。水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只要根据用途划分好水的物理特性,才能确保水质良好。可以通过使用物理bsport体育在线官网、机械方法把水源中有害气体或悬浮物质去除,使水质达到养殖标准,主要措施是过滤、沉淀、吸附、逆渗透、泡沫分离等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水质具体情况做好正确的选择。三是生物处理法。这种方法是自然方式,主要利用生态链的自我更新,达到治理水质的目标。也就是说对水库自然生长的水生植物进行保护与利用,科学合理的利用好高等水生植物、绿色藻类、微生物、光合细菌等生物,使他们形成一个完全可以调节的生态圈,合理控制数量与比例,达到对水库水质改良的目标,这种方法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和避免因代谢产物或残饵积累对水质造成的污染,能够通过生态循环,治理水质,净化水源。
水库渔业养殖技术性要求较高,由于水面较广阔,在对品种选育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选择高效、高产的品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病害抗御能力,对品种选择的原则还是以地方品种为主,因为这种品种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不高,繁殖能力强,这样才能达到自然生态需要。
水库渔业养殖对水产品营养要求较高,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控制好生物特性上的需求,做到科学养殖、健康养殖。合理控制好营养投放与比例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控制好碳水化合物比例。这类物质是鱼类需求量最大的,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水中的化合物进行测量,确保需求量,在一般饲料中就含有这种营养物质,充分做好比例调节,标准要求为每克碳水化合物热量利用是5~16kJ。二是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调配。鱼体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质,数量多少影响着鱼苗发育速度。只有全面控制好氨基酸的含量,才能确保蛋白质成分平衡,所以养殖时,需要做好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科学检定,确保数量合理。三是维生素脂肪调配。合理利用能够促进鱼类发育,保证在成长过程中的健康健全,维生素能够调节鱼类生理功能,实现氧化还原、调节代谢作用。四是矿物质调配。也就是指无机盐类物质,矿物质充足,能保证物质实现正常的代谢功能;脂肪为鱼体提供脂肪酸和能源。
要想保证水库渔业健康养殖,就需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施肥,通常情况下,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汉有使用高污染或毒副作用大的肥料,施肥时,保证频率,控制数量,确保休药期时长。
水库养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一定要加强对健康养殖技术的重视和应用,对养殖全程做到合理控制,不断提高养殖质量和水平,在保证水库水质与环境基础上,不断提高水产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全面增加水库渔业经济效益,体现水库价值。